HAOYISHENG导语

幸运!胃不舒服做个胃镜,却查出来食管早癌。

中年,人生的成熟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但是如果这时患了癌症,将是何其不幸。许先生就遇到了如此不幸。但由于检查及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许先生又是万幸的。许先生是我院职工的亲戚,今年刚满40岁,前几天,由于上腹部胀满不适住院。行常规行胃镜检查,也幸亏这次及时的检查,让他幸免了人生的这一大不幸。刚进食管,普通白光下不容易发现病变在何处。转换到NBI模式下,可以看到与正常粘膜不一样的较清晰的病变的边界。活检后送检病理,显示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也就是癌前病变。确定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治疗。治疗之前进一步做放大内镜看食管病变粘膜。可以看到明显的食管IPCL的改变。做内镜下粘膜切除(ESD)之前再次碘染色确定病变的边界。碘染后用NBI观察可以看到病变处的银色征。电刀切除时先标记出需要切除的边界。完整的切下病变的食管粘膜(这个过程是需要相当好的技巧的)。术后的标本平展后固定,病理科还要进一步确定切缘是否干净。此病例术后病理是高级别内瘤变,切缘阴性。一例食管癌隐患就此消除了。许先生可谓是洪福齐天!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所以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视胃镜检查!

下面几条占到任意1条,请在40岁前做一次胃镜检查。

1.年龄:

年龄越大,患食管癌几率也越大。

2.性别:

男性比女性患食管癌的几率高3~4倍。

3.遗传因素:

在所有癌症中,食管癌的遗传因素比较突出,有家族史者占64%~69%,发病情况以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少。

4.吸烟酗酒:

吸烟和喝酒的行为会大大增加食管癌发生几率。

5.胃食管反流病、巴雷特食管等:

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癌变率比食管上皮正常者的发生率高多倍,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

还有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患,经久不愈亦可发生癌变,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食管化学烧伤等。

6.肥胖:

超重或肥胖人群患癌几率较大。

7.膳食和营养:

膳食中多加工型肉类,少蔬菜水果,可能会增加患食道癌几率。

8.患癌史:

过去有过患癌经历,如头、颈、肺部等,得食管癌的几率较高。

9.经常接触某些化学物质:

比如一些在干洗店工作的人,患食管癌的几率可能更高。还有防护不好的化工厂、农药厂等。

10.食管癌高发地区:

某些地区如河南林州,由于水质、饮食习惯、饮食中微量元素、维生素含量不平衡等,所以有聚集现象。

出现这些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1、吞咽梗噎感;

2、胸骨后疼痛;

3、食道内异物感、胸口烧灼感;

4、食物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

5、剑突下疼痛;

6、咽喉部干燥与紧缩感;

7、胸骨后闷胀不适;

8、体重减轻。

相关阅读

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巴雷特食管(Barrett,BE)

巴雷特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

广义的概念包括食管的胃上皮化生或异位,以及柱状上皮化生。为与食管下段的贲门黏膜柱状上皮区分,曾规定病变范围在胃食管连接处(GEJ)3cm以上(即所谓的3cm法则)。

近年来的概念倾向于指内镜下发现并被病理组织学证实在食管与胃黏膜交界的连接线(GEJ)以上出现的任何长度的原有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情况。

更严格的定义是指GEJ线以上原有鳞状上皮被含杯状细胞的特殊柱状上皮替代情况。这些新的定义包容了短节BE,后者特别将与癌变关系密切的肠上皮化生才定义为BE,提出了BE属于癌前病变的概念,而将胃黏膜异位和胃上皮化生排除在BE之外。

本病病因未明,临床上多继发于胃食管反流(GERD)、裂孔疝。

反流的各种成分,包括胃液、碱性胆汁、胰液等均可以引起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受损,由耐酸、再生能力强的柱状上皮进行修复,从而形成BE。

因其有肠化,一般认为是癌前病变。

Barrett食管为癌前病变,可发展为食管贲门腺癌,在英、美等国家,约占食管癌的30%~50%。本病目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一些医生因为概念不清,因此文献中报道的检出率较低。

症状体征

Barrett食管本身并不产生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伴随病变引起。

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胃灼热,其次为胸骨后疼痛和上腹痛。

当出现食管狭窄时,突出的症状为咽下困难,吞咽困难的原因是:

1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的狭窄2慢性食管炎所致管壁纤维化,食管蠕动功能减退3食管急性炎症引起的食管痉挛4发生于柱状上皮的食管腺癌造成的管腔梗阻。

有些病人早期有烧心症状,经一段长时间的无症状期,直至并发症发生后才出现症状,原因是柱状上皮对消化液的刺激不如鳞状上皮敏感。

Barrett食管出血可以大量,但常呈慢性缺铁性贫血。

少数穿孔或侵入胸膜腔引起瘘管或进入其他邻近器官出现症状。

检查方法和分类

实验室检查:食管动力检测BE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食管下段压力减低,容易形成胃食管反流,且对反流性酸性物质的清除能力下降,因此通过对患者食管内压力及pH进行监测,对提示BE的存在有一定参考意义。一般认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于1.33kPa为功能不全。Ranson等经实验测定正常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为2.6kPa±7kPa,而在广泛性BE患者为0.97kPa±3.46kPa,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当内镜不能确定食管下段边界时,还可在测压指导下进行活检。其他辅助检查:1.X线检查较难发现Barrett食管,有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不是此症的特异性。发现食管有消化性狭窄或体部有溃疡者应疑有Barrett食管。2.内镜检查内镜下较易确认Barrett黏膜,正常食管黏膜为粉红带灰白,而柱状上皮似胃黏膜为橘红色,两者有显著差异。

Barrett食管镜下表现

3.食管测压及pH监测

Barrett食管的病人食管与酸、碱反流物接触时间长可见到胃食管反流的测压表现,其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较一般的反流病人为低。

因为BE并无特异性的症状,多数病人是因为有反流性食管炎或慢性胃炎症状时行内镜检查被意外发现。

BE的诊断必须要有内镜和组织病理学依据,内镜发现鳞-柱状上皮线上移远离EGJ(以胃纵行皱襞口端或食管远端桔红色黏膜出现栅网状血管为标记),可先疑诊为BE,待组织活检进一步确认。

分类

内镜下BE可分为三型:

①全周型:红色黏膜向食管延伸累及全周,与胃黏膜无明显界限,其游离缘距食管下括约肌3cm以上。

②岛型:齿状线1cm处以上出现斑片状红色黏膜。

③舌型:与齿状线相连,伸向食管呈半岛状。在Barrett上皮可以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反复不愈的溃疡可引起食管狭窄。

按化生柱状上皮的长度也分为三类:

①.长节段BE(LSBE):化生的柱状上皮累及食管全周,且长度≥3cm。

②.短节段BE(SSBE):化生的柱状上皮未累及食管全周,或虽累及全周但长度3cm。③.超短节段BE(USSBE):指Barrett粘膜长度不满1cm的形态改变。与胃粘膜异位症的鉴别

胃粘膜异位症的诊断要点是:

1.无症状或吞咽不适;

2.内镜检查示食管上段橘红色黏膜;

3.病理活检示胃底腺体含泌酸细胞。

内镜下典型的病变是在食管上段出现边界清楚的椭圆形或圆形橘红色黏膜,与周围食管黏膜分界清楚,少数病例可出现息肉型或隆起型病变。活检病理检查可发现胃底腺体。部分尚可见幽门腺体。

可能发生部位是全食管,好发部位是:食管入口处及食管胃连结处上方。

本病与Barrett食管的主要鉴别特征是:

Barrett有SCJ(Z线)上移、栅栏状血管和肠化。

内镜取材部位在上移的Z线远侧端和EGJ之间取材发现有杯状细胞的肠化上皮,可诊断为肠化型BE,若无杯状细胞而仅为贲门上皮或胃底腺上皮,则可诊断“食管炎伴贲门腺或胃底腺化生”,或胃粘膜异位。

并发症

Barrett食管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良性并发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溃疡、穿孔、出血和吸入性肺炎等,Barrett食管并发症发病率如表3所示。常见的并发症有:1.溃疡

Barrett食管引起溃疡的发病率为2%~54%,食管柱状上皮受酸性消化液腐蚀后可以发生溃疡,出现类似胃溃疡的症状,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并可引起穿孔、出血、浸润、溃疡愈合后发生狭窄,出现下咽不畅的症状。甚至可穿透主动脉导致大出血而迅速致死。Barrett溃疡的病理分型有两种,最为常见的为发生在鳞状上皮段的浅表性溃疡,这种类型与因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溃疡相似。另一种少见的为发生在柱状上皮段的深大溃疡,与消化性溃疡相似。2.狭窄

食管狭窄是Barrett食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狭窄部位多于食管中上段的鳞-柱状上皮交界处,而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狭窄多位于食管下段。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29%~82%。病变可单独累及柱状上皮,也可同时累及鳞状和柱状上皮。3.恶变

原发于食管的腺癌约占食管癌的5%~10%,由于食管腺癌仅出现于BE的特殊型上皮,因此,“肠化”BE才属于癌前病变。

Barrett食管腺癌

Barrett食管中发生癌肿的机制尚不甚确切,长期反流物进入Barrett食管可能起恶变作用。但有研究认为Barrett食管病病人施行了抗反流手术亦不能使这些柱状上皮消退,亦不减少恶变的危险性。

Barrett食管的柱状上皮区内可以发生异型增生,程度可自低度到高度,有时低度异型增生不易与正常柱状上皮区别,高度异型增生与原位癌有时难予区别,并可进展至浸润癌。这些恶变的肿瘤系腺癌。需要指出的是内镜发现贲门腺癌伴有良性柱状上皮与柱状上皮异型增生为腺癌是有区别的。

Barrett食管的异型增生是癌前期状况已为多数人公认。4.胃肠道出血

可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并伴有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约为45%,其出血来源为管炎和食管溃疡。

预后

Barrett食管癌的预后较差,其主要原因是诊断时已属晚期,多数伴有淋巴结和局部转移。

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21%~55%,淋巴结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91%,明显高于其他组。Barrett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我们分析了51例Barrett食管癌的生存情况,Ⅱ期肿瘤及肿瘤直径<6cm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5%和21%,而Ⅲ期和Ⅳ期及肿瘤直径>6cm者的分别为4.5%和0。预后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外侵情况有关,而与肿瘤部位、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手术方式无关。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1)质子泵抑制剂(PPIs):为内科治疗首选药物,剂量宜较大,如洛赛克20~40mg,每天2次口服,症状控制后以小剂量维持治疗,疗程半年以上。有证据表明,PPIs长期治疗后可缩短Barrett黏膜长度,部分病例BE黏膜上有鳞状上皮覆盖,提示PPIs能使BE部分逆转,但很难达到完全逆转。PPIs治疗还可使BE中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消退,表明PPIs可阻止BE病情发展,增加鳞状上皮逆转的机会,减少恶性变的危险。

(2)促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此类药物能减少胃食管反流,控制症状,但疗程较长。如多潘立酮10~20mg,每天3~4次,常与PPIs同时应用,以增加疗效。

(3)其他:如硫糖铝、思密达等黏膜保护剂亦有一定疗效,可改善症状,与PPIs合用效果更佳。3.内镜治疗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内镜下消融治疗(endoSCopicablationtherapies,EATs)已应用于临床。EATs可分为热消融、化学消融和机械消融三大类。

有明显食管狭窄者可进行食管探条或球囊扩张术,但其疗效较短暂,可能需多次扩张。4.外科治疗,手术适应证为:(1)BE伴严重的症状性反流,内科治疗无效者。(2)食管狭窄经扩张治疗无效者。(3)难治性溃疡。(4)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

手术方式有多种,一般选择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宜作食管切除术。对于抗反流手术的治疗效果目前尚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虽然抗反流手术能够缓解反流症状,使溃疡愈合和改善狭窄,但不能逆转BE上皮,更不能逆转异型增生进展为腺癌。

但另有学者报道,经腹或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不仅可缓解症状,而且可稳定柱状上皮覆盖范围,控制异型增生的发展,甚至可使异型柱状上皮逆转为鳞状上皮,降低BE癌变的危险。看来抗反流手术的疗效还有待大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5.射频消融射频治疗是一种热凝固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这一特点实现治疗的。射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射频波通过插入肿瘤组织中的电极发出射频电流,再经过辅助电极形成回路,通过周围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此方法安全,有效,简单。

相关阅读

这些疾病易发生食管癌,要重视!

引言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及时防治这些疾病,对防治食管癌有十分重要意义。

1、慢性食管炎

分为两种:

1.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长期烟酒、过热食物、粗糙食物等刺激和维生素缺乏而引起。

2.反流性食管炎,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

由于食管粘膜长期受到损害而发生慢性炎症,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灰白、粗糙、颗粒样变。大多发在食管中下段,以下段为主。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是中、老年人必须重视的常见病之一。主要症状为烧心、胸骨后疼痛。

研究发现,在食管癌高发区伊朗北部和中国林县人群中,慢性食管炎发病率特别高,且食管炎的发病率年龄较食管癌早10年,多数食管癌病人常伴有慢性食管炎。目前公认,慢性食管炎与食管癌有关。

对于慢性食管炎患者,应在祛除病因的情况下,应用抑酸剂和粘膜保护剂进行治疗。

2、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是食管下段粘膜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现象,由正常的淡红色变成桔红色的粘膜。胃镜下有三种形态:岛型、舌型、环型。

通常认为,环型Barrett食管可能是由反流性食管炎发展而来,但岛型、舌型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与先天因素有关。

Barrett食管本身并无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胃食管反流及其伴随的病变引起。主要是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或上腹痛。

目前公认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疾病。研究发现其腺癌发生率为5%~20%,是一般人群的30~倍。但岛型、舌型Barrett食管不易癌变!环形Barrett食管容易癌变,病变长度越长癌变几率越高!

对环型Barrett食管、病变长度1cm者,应加强胃镜随访。但对岛型、舌型患者,无需胃镜随访。

对伴有轻度异型增生者,第1年应每6个月接受1次内镜复查,如果异型增生没有进展,以后每年内镜复查1次。对重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首选内镜下粘膜切除或手术治疗。

3、食管裂孔疝

胸腔与腹腔之间有一个分隔,叫横膈,其上有一个孔,叫食管裂孔,食管通过这个孔与胃连接,当食管裂孔扩大時,胃的一部分就会通过这个孔进入到胸腔內,这就是食管裂孔疝。其主要原因是食管发育不全、食管裂孔部位结构削弱。

食管裂孔疝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因素,其症状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主要是烧心、反酸、反胃。若疝入胸腔的胃较多时,患者进入食后胃部鼓胀可压迫周围心肺、纵隔,可产生气急、心悸、咳嗽、发绀等症状。

由于经常反酸,酸对食管粘膜的慢性损伤,容易诱发食管癌,食管裂孔疝是目前公认的食管癌的癌前疾病。食管裂孔疝并发食管癌的比率在0.32%~10%不等。

文献报道食管裂孔疝中反流食管炎的合并率为24%~64%,反流性食管炎中食管裂孔疝的合并率为32%~52%。近年有学者报告Barrett食管常伴有食管裂孔疝,Barrett食管的患病率在食管裂孔疝患者中明显增高,伴有食管裂孔疝的Barrett食管其Barrett上皮较长。

食管裂孔疝,由于解剖结构已发生改变,目前没有药物能纠正食管裂孔疝,大多数主张药物控制其症状,并修复食管、贲门炎症,以防止其发生并发症。症状严重者外科或胃镜下手术治疗,但手术后发复率较高。

4、食管溃疡

食管溃疡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深达食管粘膜下层直至肌层的炎性坏死性病变。

大多由反流性食管炎、药物引起,如氯化钾片、多西环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等,尤其干吞药物更容易发生。在食管异位胃粘膜上发生的溃疡可类似于胃溃疡。其它少见的还有食管结核、白塞氏病、克隆恩病等。

主要表现胸骨后及上腹部疼痛、恶心、咽下困难等,疼痛常发生于进食时,可放射至肩胛区、左胸部,或颈部,可并发出血、穿孔、狭窄等,因食管壁薄、粘膜下血管丰富出血、穿孔风险较胃、十二指肠溃疡更高。

慢性食管溃疡久治不愈可发生癌变。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并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及粘膜保护治疗。

5、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是指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覆盖有上皮的盲袋。

三个好发部位:

①咽食管憩室,发生在咽与食管交界处;

②支气管旁憩室,发生在食管中段;

③膈上憩室,发生在食管下段的膈上部。

大多无症状,口小底大的憩室容易发生食物潴留,具大憩室食物潴留后可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相应症状。憩室内潴留的食物腐败,可发生恶臭味,并致粘膜炎症水肿,引起咽下困难、吞咽疼痛。咽食管憩室可反流引起肺炎。

食管憩室癌变主要是由于憩室部食物排空减慢,残留食物的刺激,使憩室内或憩室口发生慢性炎症、溃疡,长期慢性炎症而发生癌变。

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6、食管息肉

食管息肉是起源于食管粘膜上皮的赘生物,病因不明,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比较少见,大多因胃部不适做胃镜时偶尔发现。

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生长缓慢,大的息肉可发生溃疡、出血、堵塞食管腔或发生恶变。

食管息肉一经确诊,即应切除,大多数可在胃镜下经高频、激光、微波治疗而切除,内镜下不能切除者需外科手术局部切除。

7、食管乳头状瘤

食管乳头状瘤为食管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良性肿瘤,较食管息肉多见,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病因不明,可能与粘膜损伤、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吞咽困难、胃灼热感等。

因食管乳头状瘤有恶变可能,为食管癌的癌前疾病,应积极治疗。大多数乳头状瘤比较小,可在胃镜下切除,肿瘤较大者需外科局部切除。常可完全治愈。

8、食管粘膜白斑

食管粘膜角化过度,出现白色斑块状变化,称为食管粘膜白斑。病理上可发生角化不良和不典型增生改变,属癌前病变,有报道其恶变率为5%。

食管粘膜白斑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主要是局部刺激(如吸烟、饮酒和刺激性食物等)和某种营养物质缺乏引起。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后期白斑对于热和刺激性食物特别敏感。

食管白斑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但应祛除病因,包括戒除烟、酒、酸、辣等嗜好。

大多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但要定期复查胃镜,发现白斑迅速扩大、表面粗糙、增厚、皲裂、破溃、硬结时,可出现胸骨后疼痛,应取活检排除癌变。病变扩大者,尤其发生异型增生者,可在内镜下行局部切除或电灼治疗。

9、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食管张力、蠕动减低,食管扩张。主要原因是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本病比较少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吸入性肺炎等。

由于食物长期潴留在食管内,可发生慢性炎症而恶变。据报道贲门失弛缓症可以并发食管癌或贲门癌,发生率为2%~15%,尤其病程超过10年者。

本病确诊依赖X线食管吞钡检查,食管扩张,食管蠕动减弱,食管末端狭窄呈鸟嘴状,狭窄部黏膜光滑,是贲门失迟缓症患者的典型表现。食管测压有助诊断。胃镜检查排除其它疾病,尤其食管癌。

该病药物治疗、扩张、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等效果都不好。近几年采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取得较好效果。POEM手术,在内镜下行贲门环形肌层切开,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早期即可进食,95%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得到缓解,且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该手术安全、可靠。

10、食管瘢痕性狭窄

食管瘢性狭窄指各种原因造成食管瘢痕组织形成,导致食管腔狭窄,食物通过困难。

常见病因是内镜下大范围食管粘膜剥离术后、外科手术后狭窄。严重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愈合后疤痕,其它还有食管创伤、吞服强碱或强酸后食管化学性灼伤愈合后疤痕。

食管狭窄,食物长期潴留,可发生慢性炎症而恶变。

可在胃镜下治疗,扩张、疤痕切开、置入支架等,必要时在内镜下治疗的同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少疤痕形成。

大家都在看

Barrett食管

食管癌病理精华多图大盘点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一文读懂:食管癌的6大发病因素

脑洞奇大、画风诡异……一文看懂食管癌!

一表读懂肿瘤病理免疫组化报告单及肿瘤标志物分布图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







































怎样判断得白癫疯
北京医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gpm.com/zcmbyf/154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