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次旅行

漫步的是自己的心灵

打开自己

让文字牵着思想远行

读书是自己照镜

望见自己

穿越了文字的迷宫

即便是夜深沉得摸不到边际

也会自信从容

读书,其实是在别人的故事里

寻找自己的梦

发现的却是太多的新鲜和陌生

别人的思想开了花

又结了果

成了可高挂枝头的明灯

我阅读我推荐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倡导——“慢慢走,欣赏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这本书实在是一本值得“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的书。它接地气儿的将新课程标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书中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为我们提供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具体场境,使我们更能有效地顺应和强化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和实施。

徜徉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的文字海洋里,用悠然的心与作者对话,心灵会一次又一次的与作者碰撞,最终产生来自心灵的独到见解,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在文本阅读中脱胎换骨,从文本中出来的时候,你将成为一个新的自我!

作者简介:

朱家珑,语文教育专家、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七彩语文》杂志社社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书法(写字)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内容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这本书贯彻三大原则:问题提出的切实性、理论阐释的简明性、案例选择与分析的典型性,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的内容设定框架,由一个个鲜活的问题引入,借助案例来分析解答,分别有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三章“实施建议”三个部分。

推荐理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最鲜明的亮点就是“案例式”,这个特点使得新修订课标的解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将自己的工作习惯、话语习惯、思维习惯和新课标融会贯通,真正做到让语文教师喜闻乐见、即学即用、活学活用。此外,此书在尽量规避从概念到概念的“纠结”解读的同时,兼顾“务实”与“务虚”:“务实”在于有经典案例配合解读,注重实践性,增加可操作性;“务虚”在于每一章简明扼要的“理论阐释”,对案例和案例分析起到“点睛”的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精心绘制了一幅幅对新课标理解的立体图景,是所有实施新课标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必备培训、学习教材。

我阅读我分享

总会有一本书,像一束光一样指引你前行;总会有一本书,开启你的智慧。给自己一份恬适的心情,找回一个读书的时间。你的手指轻触书扉,呼吸从字里行间行过。一个个文字复活,流出新意,变成朵朵行云,散发出生息。

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你一言我一语,教师们开展着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分享会,从理论的高度,结合自身的教育,从多角度感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瞧,这个性飞扬的思维导图,真是百花齐放春满园啊!

或圈或画,一个符号一行小字便搭建起了作者和读者之前心灵沟通的桥梁,还有什么样的语言会比这更朴实却华丽呢?

我阅读我思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你的魅力无处不在。你如春雨般滋润着世界万物,使大地上的一切生灵显露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阅读致远,让书香点亮童年定南县第二小学叶宝凤赖凌丽

向上滑动阅览

细数指缝间月光流泻的岁月,凝眸处,应是书香最彻心,该是阅读最致远。——题记

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困惑,近期细读了《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案例式解读》一书后,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也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有精心的设计,精彩的回答;有现代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解疑释难;有富有创意的课例供我们模仿,也有更多的经验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这样一个个精彩的片段,一堂堂生动的课例,引领着我回顾课堂,对比课堂,反思课堂,改进教学。书中《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中提出课外阅读指导应从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形成及阅读结果的评价等方面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也是我读完《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案例式解读》后最深刻的感悟。掩卷沉思,细心梳理,今后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乐于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从而增长知识。

1、营造氛围。优雅的读书氛围是学生喜爱读书的前提,我让每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让学生快乐自由地接受书香感染。比如:教室布置图书角、教室的墙壁上张贴读书名言或成语故事等;还有班级黑板报,围绕阅读主题设计板报,让教室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氛围。

2、精心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除此以外,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如朗诵会、故事会、亲子共读、阅读打卡、阅读存折等;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活动来举行,如阅读节、师生共读、校园童话节等;也可以在语文课上开展阅读活动,如读书报告会、经典诵读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推进课、阅读拓展课;还可以通过阅读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如评选故事大王、读书笔记评比会、手抄报比赛思维导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二、推荐书目引领读

课文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契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精品推荐给学生。在班上我会推荐与课文体裁同类的课外阅读,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主题编排,教材选编了叶圣陶先生整理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牛郎织女》。学完本课后教师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四大民间故事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阅读后结合“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讲民间故事大赛”等。在这样的阅读学习中,不仅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还会加深他们对同类体裁故事的理解,强化他们对不同体裁文章的区别,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悉心指导正确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更要会读,读得更好更有效果。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批注法。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1)圈点勾画。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批评原文的纰漏等。

2、速读法。即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在训练学生速读时,可教学生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也可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速读后解答,还可以用竞赛法,激发学生速读兴趣。在学完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时,根据本单元语文要素不断地训练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3、写读书笔记。可以是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可以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也可以是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让学生体验收获的乐趣。

四、适切评价激励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轻松养成,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日积跬步,方能至千里,如果将每天的阅读串起来,循序渐进,阅读习惯养成便指日可待。作为教师,采用客观公正而又灵动的评价方式激励督促学生坚持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班上,我每周进行评价。学生将每天的阅读内容记录在阅读存折上,家长根据学生的阅读坐姿、阅读留痕和阅读时间等方面的表现给学生打星评价,每周一登记学生的阅读情况;每月奖励一次。老师统计好本月学生的阅读量,根据学生本月的阅读量和阅读表现给学生相应的奖励。学期结束颁奖一次。学生阅读能力评价只看阅读的数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质量。学期期末时,对学生的主题阅读、整本书阅读进行各种方式的汇报展示,根据汇报展示情况,参考阅读量,评选出阅读明星,颁发“阅读之星”奖状。

用评价引领阅读,不仅可以积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动力,使学生阅读的兴趣从外在驱动走向内在自觉,锤炼学生阅读的毅力与耐心,促使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童书是最美丽的种子,让我们在《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案例式解读》的引领下做一名“点灯人”,让一本本承载着营养、散发着芳香的童书,种植在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心田上,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阅读带来的诗和远方。

让理论接上地气

安远县九龙小学杜春蕾

向上滑动阅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出版的时间是年,到我手上的时间却是年,我实在让我感到心塞:试想我如果是在这本书出版之初就读到它,这八九年来我将少走多少弯路?

自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多少一线教师看着理论、想着实践,既想追赶、又无从落脚,这种感受,除了一线教师只怕很难理解:毕竟年的“课程”已经是非常言简义赅的版本,专家解读文章也是写了一篇又一篇,谁能想到很多一线教师还是一头雾水呢?

而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课标”已然难解,很多“解读类文章”却是更加难解,盖因以上皆是理论,理论说得再好,实践起来仍是困难重重。

而这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的编写者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非常地解决了它,丛书总主编杨九诠、李铁安两位先生在“序”里提到的这套丛书编写的三大原则:问题提出的切实性、理论阐释的简明性、案例选择与分析的典型性,都在这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本书围绕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三个部分拆分出了52个非常具体的核心问题(8+27+17),并逐一进行了非常简明的理论阐释、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实践案例、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案例分析。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这是一本操作性非常强的实践性读本,既适合作理论研究,又适合用作操作指南,不同的时期去读,会有不同的收获。

比如说第三章《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标准年版〉实施建议部分》的第16个问题是“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先带领大家重读“课标”中的相关段落,然后对评价的意义、传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评价的重点等进行了非常清晰简明的阐释,紧接着马上给出一个案例《一次课外阅读的活动设计》,非常可贵的是这个案例也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紧接着给出案例评析《课外阅读不止是读读而已,抓住该案例“全面参与评价”这个特点来进行评析。——从问题的提出到实践再到分析,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读起来真是酣畅淋漓。

更为可贵的是,整本书都坚持这样简洁的体例、这样明白的语言、这样干净的文风、这样好用的案例,给阅读者带来无比的愉悦。

书是好书,值得一读再读。

感谢丛书主编杨九诠、李铁安以及本册主编朱家珑先生,本是有了这么一群知理论、懂实践的人,才能有这样一本讲理论而接地气的书!

我阅读,我思考

定南县第二小学郭萍

向上滑动阅览

在面对新课改、新课标的教育环境中,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始终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针对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越来越难教的学生;另一方面则是素质教育要求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和“灵活性”教学。是“不忘初心”坚持以往采取的教学方案,循规蹈矩,却缺乏创新的“老几套”;还是勇敢突破,采取新鲜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却不知如何开展的“新突破”?相信这也是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所面对的教学生涯最大的挑战之一。

作为江西省赣州市下属的县城之一,定南县小学的教育资源始终相对不是非常充足,但是从事小学教育的每个老师对待自身的工作都是十分谨慎且认真的,希望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语文成绩,多年实行的应试教育,令很多老师都身心俱疲,加上缺少案例参考,老师们对于语文学科这一主观因素强烈的学科教学经常感到不知所措。但是,在阅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下文简称“《案例解读》”)的过程中,包括笔者在内的诸多语文教师都或多或少感悟到了一些新的认知,例如语文该是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该教些什么?利用闲散时间,笔者和几名语文老师一起读完了《案例解读》,同时还结合新课标的参考资料了解了基本的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的技巧,可以认为是感慨颇多、收获颇丰。

《案例解读》将新课标和教学实践融合了起来,和一线教师话语体系、教学思维以及实践方式融会贯通,借助具体教学案例给老师们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妥善解决的场景,帮助老师更好地顺应并强化自身的学习和理解程度。其最大的优势是结合着课程标准文本顺序以及结构内容展开阐述的,单独的章节都根据“问题+理论+案例+评析”的模式完成,每个问题都十分真实且具体。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六年级教学经验进行一些总结: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该章节的问题全文为“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位于第二章节的第12段内容。在文本当中十分精准地给出了如何指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的建议,值得任何学段的语文老师加以借鉴,书中最吸引我的当属问题后的案例及评析,在比较中较好地协助老师去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并且也提供了一些建议措施。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事实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这段时期的学生更加需要拓展阅读视野,为未来面对更加复杂的语文学习以及在成长经历当中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笔者就经常给学生推荐如《秘密花园》(伯内特)、《小王子》(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等课外读物,笔者认为,《秘密花园》借助主要人物的变化,阐述了在人生经历当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或者痛苦,一味地消沉是没有用的,要敞开心扉,战胜自己,永远保持乐观;而《小王子》则借助一个儿童的视角去刻画人类的孤独,批判了成人世界的功利性。这两本书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现代人匮乏的乐观和浪漫,这对于尚且还处在世界观成型阶段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鼓励他们珍惜人间美好的东西。另外,这两部作品也是在文学历史上有诸多奖项的优秀作品,在阅读中,笔者一般会鼓励学生感悟并积累作者的写作技巧,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变“读”为“写”,变“课内”为“课外”。

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说完“阅读”,就不得不再提一提“写作”,对于任何学段、任何年级的语文教师来说,学生的写作和后期写作评析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人的文学素养从哪里来?显然是从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创作的热情当中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小学生在家长的培养下从小就阅读了很多书报,但是也有很多小学生,从小就沉浸在游戏或者是英语、数学等等学科的学习中,家长觉得语文就是天赋型的学科,不予重视,导致孩子从小文学素养就不高,阅读的过程都磕磕绊绊,写作自然也是“老大难”,勉强写出来,也是“蛤蟆跳井——不通”,老师帮助修改,学生记不住;学生之间互评,组织起来又麻烦;学生自己评价,文章是自己七拼八凑写出来的,想修改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在《案例解读》当中处于第二章节的第8段内容。在书中立足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习作修改环节的阻碍的可行性建议。根据笔者的经验来看,书中的建议是值得进行参考的,例如,以“习作:写作品梗概”(部编小学六年级下册)指导写作和修改习作的环节为例,笔者在观察学生上交的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的梗概十分混乱,因此,针对这些学生,笔者采取了针对性指导的方式。

如A同学选择了《城南旧事》(林海音),这本书同时也是在六年级上学期的推荐书单当中的,林海音刻画了20年代末期的时代下若干小悲剧故事,以英子的视角观察了一系列老北京的故事。A同学写下的梗概更像是把一本书的故事这里揪下来一点、那里抄过来一点,除了阅读过程不够认真之外,笔者认为更多的是学生无法理解“文章脉络”的含义,笔者经过认真思考,指导A同学将“英子”作为故事的脉络主线,依次阐述英子与城南胡同的妞儿、新帘子胡同的年轻人、爸爸去世的过程,简化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只要理清了故事主线,那么不管是自我修改、老师修改还是小组之间修改,学生的习作都能够较好地完成修改。

根据笔者提出的“课外阅读”和“修改习作”两个方面,在《案例解读》的第三章节末尾的16段和17段内容,也根据案例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笔者在对其进行揣摩和思考的过程中,发现语文教学中很多技巧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个“宗”笔者认为,就是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从诸多层面上帮助学生深化学科素养,并将理论知识转移到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再从应用当中提炼出新的理论知识,周而复始,逐渐成为优秀的全能型人才。

总体来说,《案例解读》立足新修订课程标准,对教师理解课程标准新理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深刻阐释(理论前沿性特征)、破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核心问题,为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提供鲜活具体的案例(实践导引性特征)、针对课程标准中的核心观点,提炼反映课改理念的焦点问题,展现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选材典型性特征)、理论解读有深度,案例评析有厚度,观点描述有宽度(论述深刻性),值得进行更加深度的解读和分析,为更多的教师教学工作提供指引。

搭起一座桥,沟通课内外阅读

安远县思源实验学校唐翠君

向上滑动阅览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就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书乡浸淫日久,则心胸玲珑,见识广阔,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书卷气也。我——算不得是个爱阅读的人,自是不能每日浸于书香之中,只是近几年甚感愈发不会教书,愈发觉得需要不断充电,才能对得起“教师”二字,不至于误人子弟。时值市教研室余必健求真教研   1.利用学习环境识字。进入校园,迎面而来的校名,宣传标语、黑板报和学校里的各种文化设施;进入班级,课程表、标语、班务栏、同学名字……这些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学生天天面对这些字,时间久了学生就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反复熟悉与识记汉字。   2.利用媒体识字。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动画片、儿童故事片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其中的字幕。还可以看各种各样的说明书,食品上的外包装等字样,不懂的向家长询问。这样一来,通过眼看、耳听、口问,无形之中,陌生的字变得熟悉,从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3.利用生活环境识字。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关联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之中,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周围的汉字,如:校园的标语,大街上的广告牌、商店名,食品包装上的名称等。当学生能够正确无误地认出生活环境中出现的这些汉字时,是多么兴奋的事啊!这时,再进一步激励学生留意招牌、路牌、广告、课外书等上面的生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既紧密了生活,拓宽了识字范围,扩大了孩子们的识字量。又丰富了字词句的积累,进而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识字教学生活化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实践语言文字的一个有效途径。从小学低段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识字内容,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孩子们主动识字的能力。只要我们多多的去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善于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通过各种识字教学方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到的汉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教学由枯燥变为活泼有趣。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大胆去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识字方法,如此一来,识字教学会变的更容易,学生也能够越学越轻松。

我阅读我运用

古人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理论与实践的相遇,那又会是怎样的一场盛会呢?赴一次真理之约,共同见证课堂的蜕变与新生。

THEEDUCATION

教学设计分享

《夏洛的网》课外阅读评价设计

安远县九龙小学 杜春蕾

设计依据:

第三章问题16: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

设计内容:

  1.教师布置学生寒假阅读《夏洛的网》并做好读书笔记、人物介绍卡。

读书笔记体例要求:摘抄+感受,要求感受占比三分之一以上。

人物介绍卡要求:要有图画、有文字,写清人物身份以及与书中主要人物的关系。

2.开学以后展示这两项作业:先在小组内展示,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全班评选,由十位学生评委评星。

3.把优秀作品发到班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gpm.com/zcmbzl/158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