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健康

文/医院医院病理科苏雅洁副主任医师编/干玎竹

近日,我院收治了几例因摸到肿块就医的小朋友,病理检查发现都是恶性肿瘤,格外让人痛心:

第一例是一位6岁女孩,家长突然发现孩子脸部及双侧脖子肿大,无其它不适。医院按照“淋巴结炎”抗炎治疗,肿块不见消退反而增长。后来我院检查,B超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多发肿大,同时伴有双侧腮腺及颌下腺肿大,后行B超引导下淋巴结及腮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及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二例也是一位6岁女孩,家长无意中摸到孩子颈部有包块,无其它不适。来我院经B超检查提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后行B超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霍奇金淋巴瘤”。

第三例是一名10岁男孩,自己摸到一侧脖子肿大,伴随发热,吃了头孢后消肿,三个月后发现双侧脖子均都肿大,来到我院耳鼻喉科就诊。B超提示双侧颈部淋巴结多发肿大,后行B超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淋巴组织中可见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建议临床查原发部位,后经核磁及鼻咽镜检查证实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第四例是一名11岁女孩,自己摸到左颈部有肿块,伴随轻微感冒症状,来我院检查。B超提示左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后行B超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颈部淋巴结Castleman病”(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

综上发现,孩子颈部淋巴结肿大往往都是孩子自己或者家长无意中摸到或看到的。可能孩子没有什么症状,或者只有轻微感冒症状,吃点感冒药抗生素之类的暂时消退了,就不再去理会,殊不知这其中也会隐藏可怕的状况。

颈部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中意义重大。颈部淋巴结大约占全身淋巴结总量的30%,引流头颈部、上肢及胸部等区域的淋巴,是淋巴结病变的好发区。

淋巴瘤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有哪些“伪装”症状呢?

在临床上,这些肿瘤首发症状多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与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块相对柔软且按压有痛感的症状不同,表现为“不痛不痒”、表面光滑、质感坚韧,且超过50%的淋巴结肿大首发部位在颈部。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碰到了这种“不痛不痒”的淋巴结肿大,切莫因为“无关痛痒”而放松警惕,医院就诊,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病因多种多样,依据病理大体上可分成3类:

1.反应性淋巴结病变(即各种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如: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病性淋巴结炎、猫抓病等),其临床经过为良性,随着抗炎及对症等针对病因治疗的进行,病灶通常会消失或者体积明显缩小,在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2.恶性淋巴结病变(如: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病变,如鼻咽癌、肺癌、胸腺癌、甲状腺癌等),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尤其是淋巴结肿大并不明显的,容易延误诊治;

3.交界性淋巴结病变(如Castleman病、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其临床经过通常在病程初期呈良性经过,如未行及时治疗,可随病程进展转变为恶性。

文献报道,儿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大概93%为良性病变,恶性肿瘤占1.43%-3.46%。因此,及时明确肿块的性质非常重要,这为临床提供治疗的依据。比如:反应性病变需要抗感染治疗,淋巴瘤不需要手术,需要化疗,而转移性的癌需要根据原发病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等等。病理诊断是明确肿块性质的“金标准”,目前随着穿刺技术、病理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的发展,绝大部分穿刺标本都能做到病理的精准诊断。

当然上面介绍的是极少数,但这几个病例却真实的发生了,家长朋友有必要提高警惕。对于不管是颈部、锁骨上、腋窝或者腹股沟发现的“肿块”,家长都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视而不见,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专注于健康方面的知识传播,随时随地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qgpm.com/zcmbzl/154675.html